top of page

中國顯示器巨頭競逐鈣鈦礦新藍海:京東方領跑,TCL、維信諾緊隨

2025年6月9日 — 鈣鈦礦(Perovskite)技術,因其卓越的光電轉換效率、潛在的低成本與輕薄化特性,正成為全球科技競賽的下一個焦點。在顯示器(如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PQD)與感測器(如光學、X-Ray, 氣體感測器)領域,這項技術展現出顛覆性的應用前景。然而,大規模產業化仍面臨穩定性與製程挑戰。另外, 在MicroLED技術上, 研究團隊近期突破性開發出具高環境穩定性與可光刻性的PQD/矽氧烷複合材料成功解決MicroLED色彩轉換層厚度與穩定性的雙重難題。此創新技術具備更佳的製造彈性與壽命表現,有望加速MicroLED在消費性電子、柔性顯示器與智慧穿戴裝置中的全面商用化。本報導將深入分析中國顯示器行業的四大巨頭—京東方(BOE)TCL維信諾(Visionox)和惠科(HKC)如何在鈣鈦礦這片新藍海中布局,探索其最新技術進展、戰略意圖與未來挑戰。

京東方(BOE):跨界領跑,光伏技術率先突破

京東方在鈣鈦礦技術的探索上展現了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前瞻性的跨界戰略,尤其在光伏應用方面已取得實質性成果,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 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京東方已將鈣鈦礦技術列為其「1+4+N」發展架構中半導體顯示的重點探索方向。儘管尚未公開具體的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產品,但其早在2017年便展示了量子點電致發光(QD-EL)顯示原型機,顯示出其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的深厚儲備。

  • 鈣鈦礦感測器:在其商業架構中,感測器設備是明確的發展方向。結合鈣鈦礦材料在光學檢測(如X射線、紫外線)和環境監測(如氣體感測)方面的巨大潛力,京東方極有可能正在內部推進鈣鈦礦感測器的研發。

  • 光伏技術成就:京東方的鈣鈦礦光伏技術進展迅速。其1.2m×2.4m的業界最大中試線,組件全面積效率已達17.52%。更具指標性的是,京東方與傳音Infinix合作,成功推出全球首款應用其鈣鈦礦光伏技術的太陽能充電手機,最大充電功率達2W,這不僅是技術的驗證,更是商業化應用的重要里程碑。

TCL:聚焦顯示,合作開發搶佔先機

TCL在鈣鈦礦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研發上表現積極,並透過與供應鏈的緊密合作,率先將技術應用於終端產品。

  • 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TCL與致晶科技合作,於2021年成功試驗了500台採用鈣鈦礦量子點薄膜的75英寸QD增強型LCD電視。這些電視實現了147% BT.709的超高色域,超越了當時市場上的大多數量子點電視,展示了其在提升顯示畫質方面的巨大潛力。此外,TCL的研究人員亦在頂尖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發表文章,探討鈣鈦礦量子點的顯示應用前景。

  • 鈣鈦礦感測器:目前無公開信息顯示TCL在鈣鈦礦感測器領域有具體布局。其感測器應用仍主要集中在與手機、平板顯示亮度調節相關的環境光感測器(ALS)等傳統領域。

  • 柔性MicroLED顯示器: 韓國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可光刻且具高穩定性的鈣鈦礦量子點/矽氧烷複合材料,大幅提升MicroLED顯示器的色彩轉換層(CCL)性能。此材料不僅有效克服傳統量子點在厚度與穩定性上的限制,還能實現高亮度、高純度的全彩顯示,即使在彎曲狀態下仍能穩定運作,為柔性MicroLED顯示器鋪路。

維信諾(Visionox):長期投資,孵化未來技術

維信諾憑藉其在OLED和微LED領域的深厚積累,正透過戰略性投資,為鈣鈦礦等未來技術的應用鋪平道路。

  • 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維信諾計劃投資7.75億美元在昆山建設先進顯示創新中心,明確涵蓋鈣鈦礦和玻璃基板等半導體技術的孵化項目,預計於2026年初投入運營。其獨有的ViP(無FMM的RGB自對位像素化)技術能夠實現高精度顯示,可為未來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器的開發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 鈣鈦礦顯示技術:維信諾在合肥舉行「創新共生質贏未來」2025產業生態夥伴大會, 維信諾董事長、總裁張德強博士在致詞中介紹加速佈局鈣鈦礦等泛顯示技術。

惠科(HKC):謹慎布局,聚焦主流市場

相較於前三家企業,惠科在鈣鈦礦技術領域的公開信息有限,目前仍採取謹慎觀望的策略。

  • 核心策略:惠科當前的戰略重心仍是鞏固其在LCD和Mini-LED領域的市場競爭力,透過成本優勢和市場導向來穩固其中低端市場的地位。對於鈣鈦礦這類新興技術,惠科可能傾向於等待技術更成熟、供應鏈更完善後再加速跟進。

產業格局分析:供應鏈與政策

供應鏈合作

供應鏈的協同是推動新技術發展的關鍵。京東方與傳音Infinix的合作是終端應用的典範,而TCL與材料廠致晶科技的合作則從源頭推動技術創新。維信諾與設備廠商(如AP SYSTEMS)的合作,則可能間接為鈣鈦礦製程技術提供支持。

中國政策獎勵

中國政府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新能源政策,為鈣鈦礦光伏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宏觀順風。雖然目前尚無針對鈣鈦礦顯示器或感測器的專項政策,但這些技術作為OLED、微LED之後的新型顯示方向,有望間接受益於現有的產業發展支持政策。

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前景廣闊,鈣鈦礦技術的產業化之路依然面臨多重挑戰:

  1. 穩定性:鈣鈦礦材料對水、氧和高溫極為敏感,其壽命和可靠性是商業化的最大障礙。這需要持續優化材料配方和封裝工藝。

  2. 大面積制備:在擴大生產規模時,如何保證薄膜的均勻性、避免缺陷,是影響產品良率和效率的關鍵。

  3. 成本控制:儘管理論成本低廉,但現階段的製造成本仍高於理想預期,需要進一步的技術迭代來降本增效。

儘管如此,未來依然可期:

  • 預計到2025年隨著京東方的產業化進程加速,鈣鈦礦技術有望在消費電子(如穿戴裝置)和智能汽車(如車用感測器)等場景中迎來初步應用。

  • TCL的鈣鈦礦量子點顯示技術有望在高端電視市場進一步擴大應用,挑戰現有的顯示技術格局。

  • 維信諾的長期投資顯示其對鈣鈦礦技術的堅定信心,其創新中心有望在2026年後成為技術突破的重要策源地。

  • 惠科則可能在技術成熟後,憑藉其強大的成本控制和製造能力迅速切入市場,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結論

在競逐鈣鈦礦這片新藍海的賽道上,中國顯示器巨頭已形成清晰的梯隊。京東方憑藉其跨界整合能力和在光伏領域的率先突破,無疑處於領先地位。TCL則在顯示應用上積極跟進,展現了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維信諾著眼未來,以長期投資孵化下一代技術。而惠科則保持務實,靜待時機。

隨著穩定性和成本等核心挑戰被逐步攻克,鈣鈦礦技術勢必將在顯示和感測器領域掀起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這場競賽才剛剛開始,未來誰能主導沉浮,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


© 2025 by Taiwan  Perovskite Research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