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光伏浪潮席捲 SNEC 2025:下一代太陽能技術蓄勢待發
- tenlife2019
- 6月22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已更新:6月27日
2025 年的上海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覽會(SNEC)揭示了光伏產業的顯著轉變:傳統晶矽企業的廣告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鈣鈦礦企業的蓬勃興盛與鈣鈦礦設備商展區的熱鬧滾滾。這股新興力量正預示著太陽能領域的下一個重大變革,眾多企業將鈣鈦礦視為「唯一的選擇」,積極投入其研發與產業化。

晶矽技術演進與應用轉型
在晶矽領域,技術競爭依然激烈,TOPCon、HJT(異質結)和 BC(背接觸)技術各有所長,持續在轉換效率上爭霸。然而,晶矽的應用趨勢正朝向建築相關場域(BIPV)輕、易安裝和美觀特性。同時,晶矽技術也積極探索與鈣鈦礦的結合,發展出 4T(四端)和 2T(兩端)疊層技術,試圖在效率上尋求突破。隆基、正泰、晶科等晶矽龍頭企業已積極投入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的研發,其中不乏已建成百兆瓦級(MW)產線的先行者。
鈣鈦礦技術的里程碑突破與高效率展望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極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業界熱捧,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可達 33%,疊層電池更高達 45%。此次展會中,多個鈣鈦礦企業浮出水面,並展示了其在利基型應用產品上的創新。
效率突破: 展示效率34.85%的疊層電池,刷新世界紀錄。邁為科技展示的鈣鈦礦/HJT 疊層電池,實驗效率已突破 29%,理論轉換效率更可達 43%。通威股份的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已達 34.17%。
大面積化進展: 鈣鈦礦從實驗室的平方厘米級別成功推進到平方米級別的生產。協鑫光電已添置吉瓦級(GW)大規格鈣鈦礦疊層組件生產基地,預計年內將落地 500MW 產線,並成功開發了 2m x 1m 尺寸的組件。
量產在即: 2025 年被認為是鈣鈦礦量產的元年。協鑫光電、仁爍光能和纖納光電等多家新創企業均宣佈有吉瓦級或多條百兆瓦級產線計劃在年內跑通,預計於 2026 年初投入生產。
儘管鈣鈦礦技術在效率上表現出色,但其複雜性遠超晶矽。鈣鈦礦的原料由不同分子結合而成,每一種新配方都視為一款新產品,這要求生產設備具備強大的彈性生產能力以適應材料和工藝的變化。此外,疊層技術是鈣鈦礦發展的關鍵。協鑫光電目前專注於四端疊層技術,認為其在效率和穩定性上更具優勢,並能與 TOPCon、BC 和異質結等晶矽技術相容。

鈣鈦礦產品的創新應用與市場擴展
SNEC 2025 展會上,鈣鈦礦產品的應用展現出極大的多樣性,特別是利基型應用產品和軟板的展示令人印象深刻。
輕、易安裝與美觀: 黃河、國晟、漢伏等企業展示了輕組件。新源太陽能和創維則突顯了產品的美觀設計,這些都迎合了建築相關場域的需求。
多樣化產品形態: 鈣鈦礦組件不僅可以製成手機殼、太陽能傘、電動機車的龍頭板和踏板、調光玻璃光伏幕牆、光伏地磚/瓦、仿建材光伏組件、交通桿、甚至發電石材。華碧光能展示了手機殼、車衣和傘,明陽展示了 18% 透光彩色組件與 BIPV,京東方(BOE)也展示了手機殼、太陽能傘、電動機車和調光玻璃應用。極電則展示了 26.80% 的 BIPV 產品,具備多種色彩和紋理。
市場策略: 許多鈣鈦礦企業將路燈、車棚等小型應用場景作為切入點,以填補晶矽電池難以覆蓋的市場空白。然而,協鑫光電則選擇直接在光伏電站中取代晶矽組件,其在青海兆瓦級光伏電站中部署的 2m x 1m 鈣鈦礦組件已穩定運行超過一年,未出現任何功率衰減。這表明高轉換效率對於光伏電站的整體系統降本具有更顯著的影響。
產業鏈的深度佈局與設備創新
隨著鈣鈦礦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的設備與材料供應商也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激光設備: 大族光伏展示了全面支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P1 至 P5 全段激光製程的激光刻劃機,其精度可達 100 奈米。創贏激光則提供鈣鈦礦 P2/P3 激光刻劃一體機,強調雙工位高速刻劃與極小的熱影響區(小於 3μm)。帝爾激光也展出了多種核心雷射製程設備,如激光微刻蝕、激光轉印、激光選擇性減薄等。
整線設備: 邁為科技不僅是鈣鈦礦/HJT 疊層電池技術的領先者,其單條產線產能可達 200MW,且整線方案皆為自主研發,展現出規模化生產能力。浩博和捷佳緯創也提供了全自動化整線設備,涵蓋後段量測、封裝、層壓,甚至將蒸鍍、濺鍍等製程整合於單一真空段,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鍍膜材料: 阿石創作為鍍膜材料供應商,提供蒸鍍錠材、粉材以及濺鍍靶材,特別是其 NiO 旋轉靶採用直流電源,能顯著提高鍍率和均勻性。
儘管市場上曾探索過不同的疊層方案,例如杭州錦江光能曾嘗試 CIGS+PVSK 疊層,但因波長重疊導致發電效率未能互補而放棄。未來光能則在 HJT+PVSK 疊層技術上進行實驗,儘管目前仍處於實驗階段,但顯示出業界對於疊層技術路徑的持續探索。
2025 量產元年, 專業廠領軍:協鑫、仁爍、纖納啟動GW級產線
以專注於鈣鈦礦光電模組研發為主的企業,率先邁出產線化的關鍵一步。
協鑫光電正式宣布啟用GW級產能基地,首條500MW產線將於2025年內落地,為目前市場上少見兼具大尺寸與高效率的疊層工業化產線。
仁爍光能則已部署兩條各500MW的產線,並預計在2025年底完成調試,於2026年春節前實現正式量產;纖納光電亦宣佈其兩條500MW產線於今年6月啟用,目標在年內達成完整量產條件。三家企業均主攻鈣鈦礦—晶矽疊層模組,並強調在封裝穩定性與成本控制上的突破。
矽基巨頭全面轉向疊層:從晶矽走向疊層革命
矽晶矽電池技術發展多年,效率提升逐漸逼近物理極限,促使傳統龍頭紛紛投身疊層電池的技術轉型。
如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正泰新能、華晟新能源與阿特斯等企業,皆已啟動鈣鈦礦與矽基疊層電池的研發專案,並逐步建置百MW級中試產線。這些企業不僅具備既有的矽晶模組量產經驗,還擁有完善的全球通路與品牌優勢,有助於未來鈣鈦礦模組快速推向市場。
跨界巨頭強勢加入:能源、顯示與電池產業共襄盛舉
鈣鈦礦的應用場景不再限於傳統光伏電站。隨著建築整合型光電(BIPV)、可撓式模組與儲能結合等應用浮現,跨界巨頭企業也紛紛參戰。
包括中國石油與中國中核等傳統能源公司,正評估鈣鈦礦在大面積裝置與電網整合的可能性;明陽智能則計畫將鈣鈦礦應用於風光互補系統;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分別探討其與儲能與車用電源的整合潛力;京東方(BOE)則以鈣鈦礦智慧玻璃導入建築與城市場景,開啟結合太陽能與顯示的新興應用。這些企業憑藉資本、研發能力與產業整合力,將有望拉動更大規模的鈣鈦礦技術落地潮。

挑戰與未來展望
協鑫光電范斌表示,短期內鈣鈦礦領域不太可能像晶矽 TOPCon 技術那樣陷入嚴重的「內捲」鈣鈦礦的技術複雜性高,且「每個月都在發生技術革新」。晶矽技術多是製程上的疊加改進,而鈣鈦礦則是從無到有的產品創新,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間。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規模化生產的推進,鈣鈦礦的生產成本理論上將低於晶矽。根據範斌介紹,現在光電站的組件成本佔比越來越低,僅佔10% 左右,BOS(土地、支架等)成本佔比越來越高,達到90%。組件成本的進一步壓縮,對於整個光電系統的降本影響很小," 例如一個系統造價10 元,組件成本是0.7 元還是0.8 元,沒什麼影響"。" 但如果把光電轉換效率提升,那麼系統造價就會大幅下降。" 範斌表示。

目前,中國國內統計佈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企業已超過 720 家,規劃或在建的百兆瓦級/吉瓦級產線逾 210 條,顯示出整個產業鏈對鈣鈦礦未來發展的強烈信心。鈣鈦礦光伏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量產,其多樣化的應用潛力和持續的效率突破,預示著太陽能產業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高效能時代。
【論壇資訊】
📌 活動名稱: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
📆 時間: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09:00–16:00
📍 地點: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桃園市龜山區)
🎫 早鳥票預購:即日起至 6月30日(一) 止
🔗 售票連結:請於5月27日(二)後加入聯盟官方Line購票 參考文獻:
近期熱門文章:
تعليقا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