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 SNEC] 光伏技術奇點來臨!協鑫朱共山:鈣鈦礦電池量產突破,全球能源格局迎新紀元

【上海,2025年6月10日】 第十八屆全球光伏大會在上海隆重召開,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發表題為《與光共舞 解鎖未來》的主題演講,深入剖析光伏產業在經歷劇烈陣痛與系統性重塑後,所迎來的發展新格局與技術突破。在「大變革」與「大洗牌」並存的當下,中國光伏正以技術代際更迭驅動產業革命,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升級,引領全球光伏走向前所未有的「新質生產力時代」。

光伏產業的演進曲線:從週期性波動到螺旋式上升

過去一年,光伏產業在全鏈承壓、供需偏轉、貿易壁壘等多重困局中深度分化與動態整合,但階段性震盪並未改變其長期增長大勢。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預計將超600GW,同比增長逾30%,總裝機突破2.2TW,有望在年底超越煤電規模。中國光伏新增裝機278GW,總裝機容量887GW,持續鞏固其第二大電源的地位。「光儲同行」的趨勢也帶動新型儲能項目總裝機量大幅增長逾130%。

朱共山指出,光伏產業的演進已不再是傳統的三五年一輪的週期性迭代,而是呈現出「光伏進化論」的三大顯著變化:

  • 產業演進曲線異變:從以往的週期內線性增長、波浪式起伏,演變為週期律不定的螺旋式上升

  • 市場發展邏輯改寫:從過去的政策托底、優先消納、保價保量,轉變為全面市場化、全電量入市、浮動收益,以「市場收益率」牽引行業優化發展

  • 產業邊界屬性延展:光伏從單純的電源角色,進化為連接能源生產、儲存、消費的樞紐,從「單一發電並網模型」向「並離網電力多元供給」模式擴展,市場不再以並網容量為唯一評判標準。

這些重大變化,本質上是技術、市場、政策三重變量共振的結果。技術迭代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市場化機制重構收益模型,跨界融合拓展價值邊界,共同推動光伏從「能源革命參與者」向「零碳系統架構者」轉變。

鈣鈦礦:開啟光伏技術奇點的標誌性事件

儘管行業仍處於「四落五起」的臨界點,全環節過剩帶來陣痛,但「行業之幸」也隨之而來。朱共山強調,光伏已進入全面市場化的「硬平價時代」,而技術奇點的到來,正帶動光伏直接躍入低價與低碳共振的「新質生產力時代」

他明確指出,鈣鈦礦電池的量產突破,是光伏技術奇點來臨的標誌性事件「FBR顆粒硅+BC+鈣鈦礦」的「黃金技術組合」正在勾勒未來十年「只此青綠」的光伏新畫卷。

  • 三大代際技術頂峰相見:這牽引光伏全鏈蝶變,從源頭材料的低能耗、低碳足跡,到中間電池組件環節的高效率、高溢價、高盈利能力,再到下游發電側的低投資、低成本、低佔地面積、高收益率。

  • 鈣鈦礦與晶硅疊層的突破性優勢相較於傳統組件,其理論效率高出50%,成本降低20%,碳足跡下降超過50%。保守估計,1GW的疊層組件全週期可增收至少20億元人民幣。隨著吉瓦級產線量產和產業鏈優化,鈣鈦礦的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正逐步與晶硅拉平,一旦全面應用,可完美實現「向太陽借地」,為地球「虛擬擴容」至少三分之一。

本輪光伏技術奇點並非孤立存在,而是光儲並行、電網互濟、AI協同的鏈式反應。光伏已進入「後硅基時代」,「硅基獨大」將演變為硅鋰碳互促、多材料協同的局面,推動長時儲能在5年內全面商業化,大型電站光儲配比提升至10:7左右,光儲市場大幅擴容。加上超導電網與AI的精準預測與瞬時調度,共同為構建以風光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核心支撐。

全鏈路、跨界式綠色低碳化與應用擴容

光伏技術奇點的核心是全鏈路、跨界式的綠色低碳化碳值已成為光伏技術迭代的關鍵指標,不能滿足碳值要求的落後技術與產能,必將被市場無情淘汰。綠電交易溢價已為光伏項目帶來可觀利潤,未來**「四綠延鏈」(綠硅-綠電-綠氫-綠色化工)**將重構能源與工業價值鏈,衍生意想不到的市場空間。光伏的應用場景也因此無限擴容:

  • 規模化應用:沙戈荒大基地、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與高載能產業鏈耦合成為主流。預計2030年中國「沙戈荒」總裝機或將突破500GW。

  • 光伏跨界應用:光伏不再局限於傳統電站,而是滲透到多個領域,預計將貢獻行業50%以上的利潤,顯示其商業潛力。

    • 交通領域:光伏應用於電動車充電站、高速公路隔離帶、鐵路沿線等,預計2030年中國交通領域光伏裝機突破50GW。

    • 建築領域(BIPV):建築光伏一體化(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將光伏組件融入建築材料(如幕牆、屋頂),既發電又節能,累計裝機量預計達150GW。

    • 工業光伏:工廠屋頂、工業園區大規模部署光伏,裝機量預計超200GW,助力工業用電自給和綠色轉型。

  • 非並網光伏電力:指光伏發電不完全依賴電網,而是直接供給本地負荷(如氫氣生產、數據中心、農業大棚等)。預計到2030年,這類跨界供給將佔光伏發電量的50%以上,顯示出光伏應用的靈活性和去中心化趨勢。

「綠電、綠證、碳市場」三市聯動,加上數字能源技術與電力電子、材料科學的深度交互,光伏與儲能、虛擬電廠結合,將在立體交易體系下優化盈利模型。最終目標是實現**「未來一切可承載陽光的表面,皆可變成光電皮膚」**。

02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未來都市展區」中,由關西電力(Kansai Electric Power)所展出的智慧電桿(Smart Pole), 柱體外層覆蓋軟性鈣鈦礦基薄膜型太陽能電池模組。
02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未來都市展區」中,由關西電力(Kansai Electric Power)所展出的智慧電桿(Smart Pole), 柱體外層覆蓋軟性鈣鈦礦基薄膜型太陽能電池模組。

邁向高品質發展:三大倡議與廣闊前景

面對全環節過剩的挑戰,朱共山發出三大倡議,以推動產業進入高品質發展通道:

  1. 政企聯動促出清:透過市場化兼併重組、技術淘汰機制、政策強制約束去產能,並以供給側自律與需求端刺激去庫存。將光伏產能指標統一納入國家規劃,嚴控新增產能(除顛覆性新技術),避免不合理的地方保護,並建立新能源產業國家調節基金。

  2. 綠色分級定價值:導入「深綠」、「淺綠」等光伏綠色價值分級體系,讓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尤其是在碳值方面領先的新技術、新產品唱主角。推出有差異的綠色融資、碳金融、IPO和出口退稅待遇等支持政策。將全週期碳值納入光伏發電並網的前置條件,擴大綠證消費場景,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推動國際銜接互認。

  3. 複合共生開新局打造跨行業的技術與標準共融聯合體,打通光伏跨界應用的壁壘。改變光伏製造屬性大於技術屬性的價值扭曲局面,形成「研發投入-技術溢價-利潤反哺」的發展閉環。鼓勵支持光伏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讓光伏科學家成為時代頂流。

鈣鈦礦透光特性在(BIPV)應用中具備極大優勢, (Photo: 全台首座鈣鈦礦創能窗於台鈣科茄苳總部實裝)
鈣鈦礦透光特性在(BIPV)應用中具備極大優勢, (Photo: 全台首座鈣鈦礦創能窗於台鈣科茄苳總部實裝)

中國光伏歷經二十餘載,在全球範圍內完成了成長與蝶變的接力賽。儘管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但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平均每年需新增光伏裝機500-700GW,全球光伏未來的理論增長空間更是遠超想像。這條「與光共舞」的黃金賽道,正等待全體光伏人攜手並肩、傾盡全力、解鎖未來。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


© 2025 by Taiwan  Perovskite Research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