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AI 作業系統上線!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啟動智慧革命
- tenlife2019
- 19小时前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引領未來的智慧綠能論壇
全台首創!用 AI 作為論壇大腦,打造前所未有的綠能科技體驗。 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導入 AI 助理 GPT,讓參加者透過 AI 掌握活動大小事,全面升級參與感,提升學習效率與互動深度,打造科技、產業與學術融合的新型智慧論壇。
作為一場結合新世代能源與人工智慧的創新盛會,本屆論壇不僅聚焦於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應用與未來,更在實務操作層面導入 AI 作業系統,讓參與者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資訊,而是主動與內容互動,開啟個人化知識旅程。
2025 年最具話題性的綠能論壇之一 : 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這次首度加入「AI 作業系統」概念,結合 ChatGPT 和 Perplexity 技術,開發專屬的 AI 助理 GPT。無論你是學生、老師、研究員或業界人士,這位 AI 助理都能幫你即時查詢議程、了解講者背景、探索技術應用,甚至獲得個人化推薦內容與延伸資料,讓資訊取得更快速、互動更即時、參與感更強,讓每位參與者都能獲得量身打造的智慧體驗。

AI 如何重新定義論壇參與方式?
從你一抵達會場、完成報到的那一刻起,AI 助理就開始陪伴你整天的論壇旅程。你可以即時查詢今天的議程、有誰在講什麼、展區怎麼走、下一場演講還有幾分鐘開始,甚至還能問技術名詞、公司背景、政策趨勢等延伸問題。AI 助理能自動依據你身分、喜好與語言偏好調整回答方式,讓你不只「來聽演講」,而是「有系統地參與整場論壇」。
這不只是「科技加值」,而是讓 AI 成為活動的一部分,讓整個論壇流程更順暢、資訊更透明、學習更有效率。AI 助理不只是被動查詢工具,更是主動導引、智慧理解與知識擴展的數位夥伴。它不會打擾你,但會在你需要時,給出準確、有條理、根據脈絡整理過的專業建議。
🤖 AI 助理能幫你做什麼?
只要打開手機、掃描 QR Code,你就能馬上問 AI 以下問題,並獲得快速、準確、有邏輯的回覆。
🗓️ 活動基本資訊:
今天有什麼議程?幾點幾分在哪裡?是否會有調整或現場變動?
講者背景介紹、專長領域、目前研究主題與代表性成果。
交通動線、餐飲位置、是否提供素食、場地無障礙設施資訊。
展區配置圖、導覽建議、參展單位亮點與推薦看點。
🔬 技術與應用延伸:
鈣鈦礦太陽能是什麼?與傳統矽基太陽能有何差異?
各大廠如 Panasonic、積水化學、台鈣科的關鍵技術與商業應用案例。
BIPV(建築整合型光電)實際應用場景,包括陽台、帷幕牆、農棚等。
國際政策趨勢(如日本義務設置、歐盟建築指令)與台灣未來布局。
✨ 個人化互動體驗升級:
根據使用者身份與背景,自動推薦適合的場次與展區,不再錯過精彩內容。
記錄並收藏有興趣的演講與講者,產出個人化參會摘要或筆記報告。
對講者提到的術語與新概念即時延伸查詢,提供清楚圖解與補充資料。
引導使用者探索跨領域議題,如農電整合、低碳建築、材料創新等。
🧠 AI 助理的核心能力:不只是聊天機器人
這套系統不是一般的 chatbot,而是一位有記憶、有上下文理解能力、能動態調整語氣與內容深度的 AI 夥伴。
它具備多元角色功能:
導覽引導 + 即時問答 + 語言翻譯 + 專業摘要 + 多媒體資料推薦 + 延伸研究引導
完整支援中、英、日三語系互動,使用者可自由切換語言,AI 能自動辨識語言並流暢回應。
內容來源包括論壇官方資料、講者簡報、手冊、展商資訊與開放知識資料庫。
能處理模糊查詢、多輪對話與自由提問,如「有推薦的農業應用演講嗎?」這類自然語句皆能精準理解與回應。
📲 掃描即用,現場互動零距離
論壇會場設置多處 AI 助理互動點與掃描卡片,入口處、展覽區、講座會場與休息區皆有清楚標示。使用者只需透過手機或平板掃描 QR Code,即可開啟 AI 對話頁面,無需下載 App,也不需登入帳號,即開即用。
這項創新設計不僅提升論壇互動層次,也獲得參展企業與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充分展現台灣在智慧應用場域的落地實力。未來,這套 AI 系統亦可擴展至其他產業論壇、永續展覽與學術交流平台。
結語:科技參與的未來已經開始
「這不只是一場論壇,更是一場 AI + 綠能 + 教育的創新體驗!」
透過這次論壇的實證應用,我們正逐步打造一個以 AI 為核心、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互動學習與資訊導覽典範。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正以實際行動回應能源轉型與數位融合的趨勢,展現科技如何真正落實於永續發展的每一步。 【論壇資訊】
📌 活動名稱:第五屆台灣鈣鈦礦技術暨應用論壇
📆 時間: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09:00–16:00
📍 地點:長庚大學國際會議廳(桃園市龜山區)
📣 最新報名優惠上線!👥 雙人報名方案來了!兩人同行 ➤ 第二位6折
🔗 售票連結:加入聯盟官方Line購票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