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鈣鈦礦論壇】豐藝集團推動智慧能源農業 從晶片走向農地
- 玥瑨 吳
- 2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鈣鈦礦太陽能助力高經濟作物,驗證農電共生新模式
豐藝電子集團策略長陳少翎於論壇演講中指出,集團正透過「TROPOX.ai + 鈣鈦礦智慧能源農業實驗場域」,將電子科技優勢延伸至農業應用,實踐「從晶片走向農地」的永續藍圖。他強調,企業轉型已不僅止於數位化,而是進一步邁向 AI驅動的智慧農業模式。

AI驅動的智慧農電架構
「蓋亞三號智慧網室」整合「創能、節能、儲能與智能」四大功能,並將AI分析導入能源與農業管理。
AI分析:TROPOX.ai平台能收集場域的發電、環境、碳排數據,並透過演算法預測能耗趨勢,制定節能方程式,同時支援ISO 50001與ISO 14064認證。
IoT與自動化:系統採HaLow低功耗無線技術,支援遠距農業場域。搭配微型氣候站,可即時監測光照、溫溼度、土壤酸鹼值與水質,並能自動控制灌溉與植物燈,未來將完全交由AI決策。
模組化設計:屋頂配置84片鈣鈦礦太陽能板,模組化、輕量且具防潑水性,日均發電1.5度,足以支撐場域運作18小時,達到近乎碳中和。
農作物驗證與應用拓展
自2023年起,集團展開多項作物驗證:
葉菜類(2023年7–9月):確認在鈣鈦礦板下可正常生長。
番茄(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驗證開花植物適應性。
小黃瓜(2024年2–5月):在不同遮光率條件下均可生長。
草莓(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實驗證明鈣鈦礦屋頂環境可延長產期,並在初末期收成優於PE布環境。
藍莓(2025年5月起):新增土壤與水質監控,進行精準灌溉試驗。
陳少翎強調:「鈣鈦礦環境下的草莓,不僅能正常生長,更展現出延長收成期的潛力。」
技術與ESG並進
除了作物驗證,豐藝集團亦透過「Scenario Defined Appliances(情境驅動設備)」概念,讓同一組設備依據不同農業或能源情境發揮最佳效能,實現 生產、能源與ESG協同。在社會責任方面,集團推動「土地參訪之旅」,帶領員工深入台灣農村,並與日和教育基金會合作,推廣食農教育與小農契作。
豐藝的實驗場域證明,鈣鈦礦太陽能具備兼顧發電與作物生長的潛力,並能透過AI實現能源優化與產期調節。此模式不僅支援農電共生政策,也為電子產業跨界農業提供示範。隨著AI自動化進一步落地,智慧農電有望擴展至更大規模應用,成為推動零碳與ESG的重要路徑。

本次演講展現豐藝集團轉型三部曲,以及跨足農業的決心,並透過AI轉型強化智慧農電的永續價值。「從晶片到農地」的實踐,不僅呼應能源與農業共生的國家政策,也為台灣智慧農業開啟全新格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