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鈣鈦礦論壇】創能窗引領零碳建築:任曜科技以鈣鈦礦BIPV落地量產、專利與場域齊發
- 玥瑨 吳
- 2天前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17小时前
建築立面發電成新主流,智慧化監控與AI助理拓展應用價值
在第五屆鈣鈦礦論壇下午B場,任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啟祥,以「創能啟航—鈣鈦礦的零碳建築之路」分享團隊在建築用「鈣鈦礦創能窗」的研發與落地成果,呼應建築部門淨零轉型趨勢,並提出以BIPV(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s,建築整合太陽能)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

技術優勢與研發進展
鈣鈦礦創能窗整合於雙層玻璃系統,兼具節能與發電。劉啟祥指出,鈣鈦礦電池具備可透光、弱光發電、重量輕且可回收等特性,製程溫度低於150°C,相較矽基太陽能的高溫製程更低碳且高效。任曜科技自2023年起推動量產節點,完成模組化設計與試產,並於2024年8月完成首樘「2×2模組化鈣鈦礦創能窗」。同時,已在台灣、中國、美國、日本與歐洲同步遞件專利,並導入3D列印加速設計迭代。
實際應用與場域展示
實測顯示,「Double glass+鈣鈦礦模組」可達80%熱組合率,有效降低建築空調負載。應用案例涵蓋新竹茄工廠、中科管理局能源屋等地,並在論壇發表首組大尺寸樣品。代表性專案「中科管理局能源屋」則成為台灣重要零碳建築,結合四能並進,展示創能極大化、節能最大化、儲能最適化、智能最優化,成為重要示範基地。
建築脫碳與產業鏈整合
劉啟祥強調,僅靠節能措施至多減少50%能耗,其餘仍需綠電補齊,「要達到淨零,勢必要增加更多的綠電做碳中和。」他指出建築立面發電面積遠大於屋頂,尤其超高層大樓可達50至60倍,顯示鈣鈦礦在立面應用上具優勢。國際上,日本東京電力、NTT Data與積水化學已展開鈣鈦礦窗戶的實驗,台灣也同步串聯上下游,攜手映興電子開發快速卡扣式聯結器,並導入智慧化監控與AI Agent,提升能源管理價值。

結語
任曜團隊以研發、量產、場域與智慧化串聯,示範建築淨零的務實路徑。隨專利佈局與產業鏈深化,鈣鈦礦立面發電有望邁向規模化導入,為台灣2050淨零提供可操作的技術解方。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