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沙烏地阿拉伯的能源雄心:鈣鈦礦技術引領「後石油時代」的綠色革命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加速,傳統石油巨擘沙烏地阿拉伯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擘劃其在再生能源領域的宏偉藍圖。在其國家級發展計畫「沙烏地2030年願景」的指引下,該國正將目光投向被譽為下一代太陽能技術的鈣鈦礦(Perovskite),企圖藉此掌握未來能源科技的話語權,引領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

ree

學術巨擘引領,科研成果斐然

在這場能源轉型的競賽中,學術研究是推動創新的核心引擎。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機構,特別是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已成為全球鈣鈦礦研究的重鎮。分析顯示,KAUST貢獻了沙烏地全國超過八成的相關學術產出,其卓越的科研實力與集中的資源投入,使其成為該領域的絕對領導者。

從時間趨勢來看,自2015年起,沙烏地在鈣鈦礦領域的科學出版物數量呈現指數級增長。這條陡峭的成長曲線不僅反映了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投入,更象徵著其在全球科學界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在關鍵技術指標上,沙烏地研究團隊已成功將單接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提升至超過25%的世界頂尖水平,展現了其強大的技術攻堅能力。

ree

聚焦核心挑戰,擘劃技術藍圖

鈣鈦礦技術雖潛力巨大,但其商業化之路仍面臨兩大核心挑戰: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與確保長期運行穩定性。沙烏地的研究藍圖精準地圍繞這兩大痛點展開,同時積極探索新型鈣鈦礦材料的開發,以及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大面積製程技術。

其技術發展路徑清晰而扎實,從最基礎的材料化學與物理特性研究,到元件結構的設計與製程優化,再到嚴苛環境下的長期穩定性測試,最終目標是推動這項前瞻技術走出實驗室,邁向具備商業可行性的工業化應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商業化之路

儘管在效率指標上取得了突破,鈣鈦礦技術的成熟度在不同面向仍存在差距。目前,其生產成本控制與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相對成熟的水平,但在長期穩定性、規模化生產能力,以及解決材料中微量鉛的潛在環境問題上,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ree

展望未來,沙烏地的研究人員正將目光聚焦於更具顛覆性的技術方向。其中,「鈣鈦礦/矽基疊層太陽能電池」被寄予厚望,這種結構能結合兩種材料的優勢,將理論效率極限推向35%以上,被視為下一代超高效率太陽能技術的主流路徑。此外,開發無鉛的環保型鈣鈦礦材料,以及拓展其在柔性穿戴裝置、智慧窗戶等新興領域的應用,也將是未來數年的重點發展方向。

總結而言,沙烏地阿拉伯正透過對鈣鈦礦技術的深度佈局與戰略性投資,不僅為其「後石油時代」的經濟多元化鋪平道路,更在全球再生能源的版圖中,悄然塑造一個從能源輸出國轉型為能源科技強國的嶄新角色。



沙烏地阿拉伯鈣鈦礦研究機構:研究重點與最新進展

沙烏地阿拉伯在「2030年願景」的國家級戰略推動下,已將鈣鈦礦太陽能技術視為其能源轉型與經濟多元化的核心。以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KAUST) 為首的頂尖學術機構,正引領該國在此前瞻領域取得世界級的突破。以下為主要研究機構的重點與最新進展彙整:

1. 阿布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UST)

作為沙烏地乃至全球鈣鈦礦研究的絕對領導者,KAUST 擁有世界一流的太陽能中心 (KSC),其研究涵蓋了從基礎材料到商業化應用的完整鏈條。

研究重點:

  • 超高效率太陽能電池: 專注於開發鈣鈦礦/矽基疊層 (Perovskite-on-Silicon Tandem) 太陽能電池,目標是突破單接面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

  • 長期運行穩定性: 致力於解決鈣鈦礦材料在濕氣、高溫和持續光照下的衰退問題,這是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最大瓶頸。

  • 規模化製程技術: 開發適用於大面積模組的製造技術,如刮刀塗佈 (Blade Coating) 和噴墨印刷 (Inkjet Printing),以降低生產成本並實現工業化量產。

  • 缺陷鈍化與介面工程: 透過精密的化學與材料工程,修復鈣鈦礦晶體中的缺陷,並優化各功能層之間的介面,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損失。

  • 新型材料探索: 研究二維 (2D) 或準二維 (Quasi-2D) 鈣鈦礦結構,以及探索不同化學組成的材料,以尋求穩定性與效率的更佳平衡。

最新進展:

  • 疊層電池效率新紀錄: KAUST 的研究團隊持續刷新鈣鈦礦/矽基疊層電池的效率世界紀錄,其實驗室認證效率已超過 33%,領跑全球。

  • 穩定性重大突破: 透過創新的表面鈍化技術(例如,使用特定官能基的自組裝單分子層),成功抑制了非輻射複合損失,使元件在模擬的實際工作環境下,依然能長時間保持初始效率的95%以上。

  • 戶外實證成果: 已在沙烏地炎熱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對其開發的鈣鈦礦模組進行了長期的戶外測試,驗證了其封裝技術與材料改性策略的有效性,為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持。

  • 倒置結構元件的精進: 在穩定性更佳的「倒置式 (p-i-n)」元件結構上取得進展,開發出新型的電洞傳輸層材料,進一步提升了該結構的效率與壽命。

2. 法赫德國王石油與礦產大學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KFUPM)

KFUPM 以其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深厚積累,在鈣鈦礦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側重於基礎材料的理論與合成。

研究重點:

  • 計算材料科學: 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等理論方法,模擬並預測新型鈣鈦礦材料的電子結構與光電特性,從源頭指導實驗設計。

  • 新型電荷傳輸材料: 合成與開發性能更優異的電子傳輸層 (ETL) 與電洞傳輸層 (HTL) 材料,以改善元件內的電荷提取與傳輸效率。

  • 無鉛鈣鈦礦探索: 針對鈣鈦礦中鉛元素的潛在環境問題,積極研究錫 (Sn)、鉍 (Bi) 等較環保的金屬元素作為替代方案。

  • 衰退機制分析: 深入研究鈣鈦礦材料在不同環境壓力下的具體衰退路徑與化學機制,為提升穩定性提供理論依據。

最新進展:

  • 無摻雜電洞傳輸層: 成功開發出無需額外化學摻雜即可高效工作的電洞傳輸層。這不僅簡化了製程,也消除了摻雜劑可能引發的長期穩定性問題。

  • 錫基鈣鈦礦穩定性提升: 透過創新的添加劑工程策略,有效抑制了錫基鈣鈦礦中二價錫 (Sn²⁺) 易被氧化的問題,使其薄膜的環境穩定性獲得顯著提升,為無鉛鈣鈦礦的發展開闢了新途徑。

3. 紹德國王大學 (King Saud University, KSU)

KSU 作為沙烏地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其研究更側重於鈣鈦礦材料的基礎物理特性及在多元光電領域的應用。

研究重點:

  • 基礎光物理學: 利用飛秒雷射光譜等先進技術,研究鈣鈦礦材料在吸收光子後,內部載流子的生成、傳輸、複合等超快動力學過程。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PeLED): 開發高效、色純度高的鈣鈦礦LED,探索其在下一代顯示與固態照明技術中的應用潛力。

  • 光電探測器應用: 利用鈣鈦礦材料優異的光吸收特性,研製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的光電探測器,應用於圖像感測、光通訊等領域。

  • 鈣鈦礦量子點 (PQDs): 合成高品質的鈣鈦礦量子點,並研究其在顯示技術(如 QLED 背光模組)中的應用。

最新進展:

 
 
 

留言


© 2025 by Taiwan  Perovskite Research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