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材料的維度躍遷:鈣鈦礦將引領一場超越能源、橫跨多領域的應用革命
- 玥瑨 吳
- 3天前
- 讀畢需時 9 分鐘
如果說,矽晶太陽能電池點亮了再生能源的黎明,那麼被譽為「奇蹟材料」的鈣鈦礦,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從單一的能源應用,向更廣闊的產業藍圖擴展。這場變革的浪潮,不僅是技術的進化,更是一種材料特性的「維度躍遷」,將光電轉換的思維從單純的能量捕獲,提升至感知、傳輸與智慧運算的全新境界。
本篇文章將帶領您深入這場維度躍遷的旅程,全面剖析鈣鈦礦如何以其獨特的材料特徵,在感測器、顯示器兩大核心產業中掀起一場技術革命,並揭開一項鮮為人知的「第三超能力」,展示其在引領下一波智慧光電新紀元的關鍵角色。

第一部曲:感測器革命—從高解析度影像到醫學透視眼
您可以透過我們的文章《超越太陽能:鈣鈦礦如何引爆感測與顯示的未來新革命?》,對鈣鈦礦在感測器領域的潛力有基礎的了解,但其技術突破的深度,遠超過單純的「高靈敏度」。傳統感測器多使用矽基半導體,雖然技術成熟,卻受限於材料特性,難以在微型化、多光譜感應和超高靈敏度之間取得平衡。然而,鈣鈦礦的超寬光譜響應與高光電增益,為感測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革,不僅在商業攝影與機器視覺上實現質的飛躍,更為醫學影像帶來更安全、更精準的未來。
1. 顛覆性技術:堆疊像素的維度進化
顛覆傳統的維度思維:
傳統感測器:必須在二維平面上,將紅、綠、藍(RGB)三種濾光片與矽基像素並排排列。這導致光線捕捉效率降低,同時因為像素間的空隙,容易產生摩爾紋(Moiré Effect)與偽影,影響影像的真實性。
鈣鈦礦感測器:可直接以三層垂直堆疊的方式,將三種不同發光頻譜的鈣鈦礦材料層層疊加。這種結構讓每個像素都能同時捕捉三種原色,從根本上解決了二維排列的弊端。
矽基與鈣鈦礦影像感測器結構比較(資料來源:ETH Zurich, 2025)
技術躍進帶來的四大優勢:
解析度與色彩的全面躍進:堆疊架構讓每個像素都能獨立運作,有效將影像解析度提升3倍,同時消除傳統並排像素產生的摩爾紋與偽影,使影像更為純粹與真實。
超高靈敏度:黑暗中的高光視界:鈣鈦礦的高光電增益,使其在低照度環境下的感測靈敏度,最高可達傳統矽基感測器的1,000倍。這不僅能大幅提升夜間攝影的畫質,更讓機器視覺在昏暗環境下的辨識與判斷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低功耗運算:由於高靈敏度能減少所需的曝光時間,大幅降低感測器的功耗,這對於需要長時間運行的物聯網(IoT)設備、無人機或穿戴式裝置至關重要。
多元應用潛力:這種技術不僅限於日常攝影,其高精準度與低功耗特性,讓它在工業檢測、環境監測、無人車自動駕駛等領域都具備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2. 醫學影像新紀元:無創透視的未來
除了可見光感測,鈣鈦礦材料對高能光子(如X光和伽瑪射線)的極高感應能力,也為醫療影像技術帶來巨大突破。在醫學核能造影中,精準捕捉單一高能光子是提升影像品質的關鍵,而鈣鈦礦正成為該領域的明日之星。
醫學影像的革新優勢:
高靈敏度與低輻射劑量:鈣鈦礦閃爍體(scintillators)能夠高效將高能光子轉換為可見光,其偵測效率比傳統材料高出數倍,大幅減少對受測者的輻射劑量,使醫療檢查更為安全。
成本與靈活性:傳統偵測器成本高昂且製程複雜,而鈣鈦礦材料可以透過溶液處理的方式簡單製備,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根據需求製作成各種形狀的軟性偵測器,讓醫學影像的應用更具彈性。
精準診斷:這項技術已在美國西北大學等頂尖學術機構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已被應用於下一代 SPECT(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掃描)等醫學影像設備中,預期將為癌症診斷、藥物追蹤等領域帶來更安全、更精準的革命性改變。
台灣的關鍵角色:從研發到產業化
值得驕傲的是,台灣在鈣鈦礦 X 光偵測器的商業化佈局上已取得重要進展。工研院(ITRI)與睿生光電(Rayz)的合作,成功開發出大面積的軟性鈣鈦礦X光感測器。
該感測器不僅具備高解析度與高靈敏度,更因為其柔性特點,能夠應用於牙科、醫療手術或寵物醫療等需要彎曲成像的特殊場景。此項技術的突破,讓台灣在全球鈣鈦礦 X 光偵測器產業鏈中,佔據了從材料、製程到產品應用的關鍵地位。
可撓式鈣鈦礦 X 光閃爍體感測 X 光實圖。(資料來源:工研院)
第二部曲:顯示器革命—超高色域的像素進化論
在顯示器產業,鈣鈦礦材料正以其驚人的發光特性,挑戰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霸主地位,開啟一場全新的像素革命。其在色彩、效率與成本上具備的潛力,足以讓其成為下一個世代顯示器的核心材料。
1. 亮度與色域的極致表現: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
PeLEDs與OLEDs的主要區別在於其發光材料的基礎 。PeLEDs的性能優勢更為突出,例如其外部量子效率(EQE)可超過30% ,亮度可達470,000 cd/m2 。比利時研究中心Imec的實驗成果更顯示,PeLEDs的發光亮度可比現有OLED高出一千倍 。這項突破不僅意味著更明亮的顯示畫面,也為戶外高亮度應用提供了理想解方 。
PeLED 相較於 OLED 的技術優勢:
無可比擬的色彩純度:鈣鈦礦發光材料具有極窄的半峰寬(FWHM),這代表其發出的光譜非常集中,沒有多餘的雜色,從而實現近乎完美的色彩純度,讓顯示器能呈現更廣、更真實的色彩範圍(色域)。
超高效率與低耗能:PeLED 的光電轉換效率(EQE)已達到與OLED相當甚至更高的水準,在未來有望打造出更節能、續航力更長的顯示產品。
製程成本優勢:相較於OLED複雜且高溫的蒸鍍製程,PeLED可以採用溶液製程,類似於噴墨或印刷的方式,大幅降低製造成本,使大尺寸或柔性顯示器的普及化成為可能。
2. 量子點顯示器的再進化:鈣鈦礦量子點(PQD)
量子點(Quantum Dots, QD)顯示器以其出色的色彩表現力,已成為高階電視的主流技術。然而,傳統量子點通常含有鎘等有毒重金屬。
鈣鈦礦量子點的顛覆性創新:
更環保:鈣鈦礦量子點(PQD)的出現,為顯示器產業提供了一個更環保、無毒的替代方案,解決了鎘等重金屬所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問題。
光譜可調性:PQD同樣具有高發光效率和窄帶寬的優勢,但其發射波長可以透過改變晶體尺寸或組成,在整個可見光譜範圍內精準調控,這讓其在顏色控制上具備更高的彈性。
新一代顯示器核心材料:PQD除了作為LCD的背光顏色轉換層之外,未來更將直接作為下一代MicroLED顯示器的顏色轉換材料,徹底釋放其在色彩表現上的全部潛力。
第三部曲:超感官材料的第三種超能力—從潔淨能源到仿生計算
如果說鈣鈦礦在感測器和顯示器中,是將光能高效轉換為電能或將電能高效轉換為光能,那麼它的第三個「超能力」則更具顛覆性:光電催化與仿生計算。這兩項應用將鈣鈦礦從被動的光電轉換材料,提升為能夠主動驅動化學反應、甚至模仿生物智慧的「超感官材料」。
1. 光電催化:點燃綠色氫能革命
鈣鈦礦材料可以同時吸收光能、電能與熱能,並將這些能量轉化為驅動化學反應的催化力。這種光、電、熱三位一體的協同催化機制,使其成為解決當前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關鍵材料。
催化:溫室氣體變黃金:鈣鈦礦材料在催化領域的潛力,特別是其多功能性,能同時表現光、熱、電三種催化活性。例如在熱催化中,鈣鈦礦的晶格可以形成可控的「氧空位」,這些空位不僅能作為反應物的吸附位點,還能調節過渡金屬的價態,從而顯著提高催化活性與選擇性 。以CO₂甲烷化為例,一項研究利用部分鈣替代鎳鈦鈣鈦礦(NiTiO3),成功提高了熱催化CO₂甲烷化的選擇性,其CO₂轉化率和CH₄產率分別高達84.73%和78.84% 。此外,在電催化中,鈣鈦礦複合氧化物因其優異的氧化還原性能,已成為電催化水分解產氧(OER)的關鍵材料 。
熱電:廢熱回收的綠色能源
鈣鈦礦材料不僅能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更能作為高效的熱電材料,將工業生產或交通運輸中產生的「廢熱」(溫差)直接轉化為有價值的電能。這種技術對於能源回收與效率提升至關重要。
鈣鈦礦熱電材料的優勢在於其低毒性、高元素豐度、以及製程相對簡單。特別是氧化物鈣鈦礦材料,例如鈣錳礦(CaMnO3),在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的過程中展現出高穩定性與高熱電轉換效率。透過在晶格中摻雜如稀土元素等其他離子,研究人員可以精確地調控材料的電氣特性,例如提升載流子濃度而不犧牲塞貝克係數(Seebeck coefficient),從而有效提升其熱電性能。這項技術為未來需要獨立電源的感測器系統,以及汽車、發電廠等領域的廢熱回收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2. 仿生計算:模仿人腦的智慧新材料
鈣鈦礦的潛力不僅止於能量與化學轉換,其獨特的離子動力學與光電協同效應,使其成為新一代記憶體裝置與類腦計算的核心候選材料。憑藉混合離子–電子傳導性與可控的離子遷移,鈣鈦礦能模仿人腦神經突觸的動態行為,為神經形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帶來革命性突破。
研究人員已經利用鈣鈦礦開發出記憶體電阻(memristor)陣列,這種元件能根據先前的電壓歷史改變其電阻狀態,實現非揮發性記憶儲存,同時模仿人腦神經突觸的學習與記憶功能。與傳統記憶體相比,它能顯著降低功耗,為下一代低功耗、高效率的 AI 晶片打下基礎。
更令人期待的是,在腦機介面(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的應用前景中,某些鈣鈦礦材料(如鈣鈦礦鎳酸鹽,perovskite nickelates)能可逆地接受與生物神經元相同的微小離子,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這使得它們有望成為連接生物與電子世界的「橋樑」,不僅能監測早期疾病,還可能用於控制義肢、恢復感知,甚至協助重度殘疾患者重獲行動能力。
在台灣,成功大學研究團隊也展示了這一領域的突破。他們利用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開發出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能夠同時整合感測、記憶與運算功能,並在彩色影像辨識測試中達到超過 90% 的準確率。這不僅證明了鈣鈦礦在類腦計算上的實力,也凸顯了其作為未來智慧感測與 AI 應用基石的潛能。

總結:跨界共榮的鈣鈦礦生態系
鈣鈦礦的潛力早已超越太陽能電池的範疇。在感測器、顯示器和光電催化等領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產業。從高解析度的相機,到下一代節能顯示器,再到解決全球能源危機的綠色催化,鈣鈦礦不僅是單一產業的技術突破,更是一場跨領域的材料革命。
這場革命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全球的產學界正積極投入,透過聯盟與合作,共同克服技術挑戰,加速這場光電新紀元的到來。作為這場變革的關鍵推手,我們有幸見證一個跨界共榮的鈣鈦礦生態系,將光與電的無限潛能,轉化為人類未來的美好現實。
參考資料
Morris, A. (2025, September 19). World’s First “Perovskite Camera” Can See Inside the Human Body. SciTechDaily. https://scitechdaily.com/worlds-first-perovskite-camera-can-see-inside-the-human-body/
ETH Zurich. (2025, June 18). Better images for humans and computers. ETH Zurich. https://ethz.ch/en/news-and-events/eth-news/news/2025/06/better-images-for-humans-and-computers.html
經濟日報. (2025, February 19). 創新平台/鈣鈦礦 X 光感測 潛力大. 聯合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31/8559053
Ren, X., Zhang, X., Xie, H., Cai, J., Wang, C., Chen, E., Xu, S., Ye, Y., Sun, J., Yan, Q., & Guo, T. (2022).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for emerging displays: Recent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Nanomaterials, 12(13), 2243. https://www.mdpi.com/2079-4991/12/13/2243
Wiley Industry News. (2024, January 15). Perovskite LEDs shine a thousand times brighter than OLEDs. WileyIndustryNews.com. https://www.wileyindustrynews.com/en/news/perovskite-leds-shine-thousand-times-brighter-oleds
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d.). PeLED 與 OLED:發光技術的進展比較 [2025, September 23] https://tw.lumtec.com.tw/post-view.php?ID=2
Nag, A. (2023). Perovskite oxide thermoelectric module – A way forward. Catalysis Research, 3(4), 024. https://doi.org/10.21926/cr.2304024
Das, D., Assi, D. S., Kazim, S., Roy, V. A. L., & Ahmad, S. (2025). Decoding halide perovskites for neuromorphic and memristive devices. Materials Horizons. Advance Article. https://doi.org/10.1039/D5MH0053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