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日本押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躍升國家級戰略

在能源轉型浪潮中,各國無不卯足全力尋找下一代綠能技術的突破口。當全球目光仍聚焦在傳統矽基太陽能板的成本與效率競賽時,日本,這個曾經的光電技術領導者,卻悄悄地將其國家級戰略核心,轉向一種看似不起眼、卻極具革命性的新材料「鈣鈦礦(Perovskite)」


根據國泰證期研究部2025年9月24日發布的報告,日本政府已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全面引進視為實現其2040年綠能目標的關鍵。這場押注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研發的投資,更是一場深思熟慮的國家級戰略佈局。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為何日本政府如此積極推動PSC,它如何解決日本長期以來面臨的能源困境,以及這場「輕巧革命」將對全球太陽能產業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ree

一、 挑戰與困境:日本的能源轉型痛點


要理解日本為何選擇鈣鈦礦,我們必須先回顧其在能源轉型中面臨的兩大核心痛點。


1. 土地限制:國土飽和下的太陽能瓶頸

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日本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太陽能板的設置量一度快速增長。然而,作為一個山多平原少、人口稠密的島國,日本很快就遇到了土地取得的瓶頸。廣闊的平原大多被用於農業或都市發展,大型地面型太陽能電站的建設變得越來越困難。這讓日本的太陽能發展陷入一種「有心無力」的窘境。傳統笨重且硬質的矽基太陽能板,難以在建築物牆面、曲面結構或城市狹小空間中大規模應用,使得城市太陽能發展受限。


2. 供應鏈依賴:矽基產業的「中國經驗」

在2000年代,日本曾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的龍頭,但隨著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植,以及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優勢,中國的矽基太陽能板在成本上取得壓倒性勝利。日本製造商逐漸失去競爭力,全球市佔率從高點跌至如今的不到1%。這段歷史讓日本政府意識到,過度依賴單一技術和外部供應鏈,不僅會影響產業競爭力,更會危及國家能源安全。因此,他們急需一個能夠重振國內產業、並擁有自主供應鏈優勢的「次世代技術」。


這兩個痛點,共同催生了日本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強烈需求。


二、 鈣鈦礦成為解決痛點的「完美答案」


PSC以其獨特的材料特性,完美地契合了日本的能源轉型需求。它不僅是另一種太陽能材料,更是一種全新的能源應用模式的開端。


1. 輕薄、柔韌:解放城市空間

與傳統矽基太陽能板笨重、易碎的特性截然不同,PSC的核心發電層厚度僅為矽基的百分之一,可以製成輕如薄膜、可任意彎曲的柔性電池。這項革命性特性,使其能夠應用於各種傳統太陽能板無法安裝的場所。高樓大廈的玻璃帷幕、不規則的建築立面,甚至是汽車的車頂,都能成為發電的載體。這種「建築整合型太陽能(BIPV)」的概念,讓城市中的每一寸空間都能被有效利用。


ree

2. 高效、低成本:追趕與超越的機會

在發電效率上,鈣鈦礦也展現了驚人的潛力。單結鈣鈦礦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可達33%,而透過與矽基電池結合的「疊層技術」,其理論效率更可飆升至45%,遠超傳統矽基電池的極限。儘管目前量產效率仍有差距,但其發展潛力無可限量。


3. 供應鏈自主:擺脫依賴的戰略籌碼

日本在鈣鈦礦的核心原料「碘」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日本的碘產量高居全球第二,佔比約30%,這讓日本得以建立起一個從原料到生產,完全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這項戰略性資產,能有效避免重蹈矽基產業的覆轍,確保國家能源與產業的雙重安全。


三、 日本的鈣鈦礦戰略藍圖:從研發到普及


日本政府的鈣鈦礦戰略並非空泛的口號,而是有著明確時程與政策工具的執行藍圖。這場戰略可以歸納為「三大支柱」。


1. 政策引導與目標設定

  • 宏大願景: 經產省設定在2040年引進20GW的PSC發電量,相當20座核電機組發電量,約佔家庭部門總用電量的 10%。這是一個足以推動整個產業鏈加速發展的強大訊號。

  • 強制性要求: 2026年起,經產省將要求耗能大戶制定太陽能板設置目標,這將直接創造出龐大的市場需求。

  • 地方先行: 東京都政府的100%設置費用補助政策,則扮演了「示範者」的角色,率先透過財政誘因,鼓勵民間企業投入PSC應用,為後續的全國性普及鋪路


    同時,日本環境省計劃從今年度預算提撥約50億日圓(3,380萬美元),推出補貼方案給企業和地方政府,最高支應這類電池75%的採購和安裝成本


2. 研發與量產支持

日本政府正透過「綠色創新基金」等管道,對國內企業進行大規模的研發與量產補助。從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到量產技術的突破,再到與既有矽基技術的疊層相容性開發,政府都提供了強大的資金與政策支持。這項支持是確保PSC能夠在2026年如期進入小量產階段的關鍵


3. 產業生態系建構

日本政府汲取過去教訓,深知單打獨鬥難以成功。因此,其戰略著重於建立完整的國內產業生態系,涵蓋:


  • 上游材料: 確保碘等關鍵原料的穩定供應

  • 中游製造:扶植國內企業如東曹(Tokuyama Corporation,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積水化學(Sekisui Chemical Co., Ltd.,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等,在材料與組件領域逐步建立從關鍵材料到組件製造的完整能力

  • 下游應用: 鼓勵與建築、汽車等不同產業的跨界合作,拓展PSC的應用場景,創造初期市場需求。

ree

四、 結論:全球太陽能版圖的潛在變革


日本的鈣鈦礦戰略,不僅僅是為了解決自身的能源困境,更是試圖在全球太陽能產業中,開闢一條全新的賽道。


這場「輕巧革命」如果成功,其影響將遠超乎想像。它可能改變未來城市的建築設計,讓每棟大樓、每條街道都能成為發電站;它可能打破大型太陽能電站對土地的依賴,讓發電變得更加分散與彈性。更重要的是,它將為全球太陽能產業注入新的活水,鼓勵技術創新與多元發展,避免產業被單一技術和供應鏈所壟斷。


當然,鈣鈦礦技術的普及仍面臨挑戰,包括長期的穩定性、耐用性以及大規模量產的成本問題。但日本政府的國家級投入,已為這項技術的商業化進程按下了加速鍵。


對於關注新興科技與能源轉型的我們而言,日本的鈣鈦礦戰略值得持續關注。它不僅是判斷未來投資風向的重要指標,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在追求永續能源的道路上,如何運用智慧與創新,突破現有的限制,迎向一個更綠色、更智慧的未來。


參考資料:
近期熱門文章:



© 2025 by Taiwan  Perovskite Research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