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聯盟一起GO,前進大阪看萬博!】大阪健康照護館: 重生之巢
- tenlife2019
- 2天前
- 讀畢需時 5 分鐘
融合建築、生醫科技與社會未來願景的多維展示
在2025年大阪・關西萬國博覽會(EXPO 2025)中,由大阪府與大阪市共同策劃的大阪健康照護館(Osaka Healthcare Pavilion),作為地方公共部門與醫療產業攜手合作的代表性場域,提出了一種跨領域的展示與思辨模型。以「Reborn(重生)」為主軸,該展館嘗試重構當代醫療科技、再生醫學、個人化健康管理與生命倫理之間的對話關係,不僅為參觀者提供豐富感官體驗,也構築一個對未來社會照護制度進行反思與想像的公共平台。

建築語彙與場域敘事:空間即理念
展館座落於博覽會核心「大屋根」主體區域外側,建築外觀以鳥巢為靈感來源,由多個橢圓體量錯落組合而成,象徵生命誕生、育成與循環。其外圍規劃流動水域,呼應大阪「水都」地景意象,同時兼具微氣候調節功能,有效降低區域熱島效應。
入館後,觀眾穿越一座以在地木材打造的大廳空間。其核心視覺元素為三根仿DNA雙螺旋的木質結構柱,不僅作為空間的構造核心,也作為象徵生命密碼與科技倫理融合的視覺語彙,為展館敘事鋪陳下深層基調。

展覽模組與互動敘事技術
1. 鈣鈦礦太陽能模組與建築整合應用
館內天花板設置219片透明鈣鈦礦太陽能模組,懸掛於光井結構中。該模組兼具高效率、輕量與可塑性,突顯未來建築能源自主與空間美學的結合潛力,實為次世代BIPV(建築整合型太陽能系統)應用場景示範點。

2. 「Nest for Reborn」沉浸式敘事動線
本區為展館核心動線設計,觀眾以自身為軸心,從「當下」通往「未來」的多階段生命模擬。其空間設計援引沉浸式情境設計理論,透過燈光聲響與氣味模擬技術,引發觀者在身心感知層次的共鳴。此一空間敘事不僅提供資訊傳達,更強調體驗中主體情感的喚起與轉化。
3. 身體數據模擬與虛擬自我建構系統
觀眾將進入「身體測量艙」進行健康參數檢測,透過感測器即時擷取心率、體溫、體態與面部資訊,並由AI演算生成「2050年虛擬自我映像」,模擬老化過程、生活樣貌與健康風險預測。該系統結合個人健康預測建模(PHPM)與虛擬人生成像技術,探索未來預防醫學與數位人文整合可能性。

4. 醫療創新應用展示場域
本區展示包括:
以iPS細胞技術培養之心肌片,可現場觀察其自主收縮現象;
AI遠距診療模擬平台,模擬未來遠端診療流程;
可即時調節焦距之智慧眼鏡,與適用於行動輔助的漂浮式步態裝置等。 展品由大阪府內中小企業與大學研究機構輪流策展,展期內依週期進行更換,營造出展館作為「醫療科技創新共創平台」的開放性特質。

5. 進化版「人類洗淨機」
呼應1970年大阪萬博經典裝置,此次展出之升級版「人類洗淨機」不僅具備自動清潔功能,亦能透過心率與壓力感測裝置自動調整播放影音內容,實現身心雙重放鬆體驗。該裝置展現智慧護理如何從生理層面延伸至心理層面的整合應用,成為未來智慧長照設施中關鍵一環。

6. 智慧高齡照護與健康科技
以「生命之樹」為設計靈感的展區中,展示包含助老機器人、智慧手環、康復輔具、遠端健康監測設備與物聯網整合的智慧家居照護平台。所有裝置由大阪在地中小企業與新創團隊研發,體現地方創新能量於高齡化社會挑戰下的實際應用。
7. 未來食品與預防醫學產品
此區展示針對高齡者與特殊需求族群開發的功能性食品、營養補充配方,以及遠端診斷用醫療設備原型,強調疾病前介入、營養補給與數據導向的整合照護策略。

8. 沉浸式Lift Ride(升降模擬體驗)
參觀者將乘坐升降式模擬艙進入不同未來生活階段之場景,體驗2050年日常生活中嵌入式健康科技的實境模擬。該體驗模組結合投影、振動、聲音與氣味系統,營造高沉浸的感官環境。

空間作為社會倡議平台:永續、照護與共感
大阪健康照護館在建築實踐與策展理念上,回應當代三大核心議題:
永續實踐:選用低碳、在地建材與高效能能源模組,結合自然通風與光環境策略,體現SDGs第3與第11項目標。
高齡社會介面:從展覽動線到互動敘事均關注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照護與死亡議題,激發個人與制度的重新對話。
從展館出發,走向設計未來的集體實驗
大阪健康照護館展示的不僅是日本在醫療科技、建築設計與社會創新的能力,更是一場將跨學科知識轉譯為公眾經驗的展演實驗。其從個體感知、社會實踐到制度思維的多重層面回應「如何設計未來社會的生活」這一核心命題。
對於高等教育與研究社群而言,該展館體現的不僅是展覽的形式創新,更是一種策略性的知識編排,藉由「參與式觀展」形式,實現科技與人文、現實與願景的協同創造。
近期熱門文章:
Comments